雪后如何使用融雪劑才更合適?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融雪劑。融雪劑,顧名思義:就是指可以降低冰雪融化溫度的藥劑,是一種化學品。
目前我國開發的融雪劑種類較多,按物態分為固體和液體;按組成分為無機和無機與有機混合的融雪劑,以無機物與有機物的的混合物為最多。
目前國內融雪劑產銷量數據依靠氯化鈣的產量粗略計算。國內融雪劑年產量在100萬噸左右,出口量占1/3。
從環保性分類,融雪劑又分為有機融雪劑(主要成分是醋酸鉀)和氯鹽類(如氯化鈉、氯化鈣、氯化鎂、氯化鉀)融雪劑。有機融雪劑對基礎設施沒有腐蝕作用很小,由于價格過高,只是在機場、高爾夫球場等場所少量施用;在城市、高速公路中融雪應用較廣的是氯鹽類融雪劑。
我們常見的融雪劑就屬于這類,用的最多的是氯化物混合物(即工業鹽)。
融雪劑是不是撒的越多越好?答案肯定是:不是。
常用融雪劑主要成分是粗鹽(氯化物為主),這些粗鹽被大量使用以后對周邊土地、綠化、農田、道路和地下水都容易造成污染。
如何合理使用融雪劑?
一是要堅持“綠色清冰雪”理念。
不要一味夸大融雪劑的除雪作用,而掩蓋其對生態環境破壞和對動植物的殺傷。應把每年部署清除冰雪同保護樹木和保護環境結合起來,大力提倡機械清除冰雪、人工清除冰雪,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廣場等區域不大的可以采取水沖或人工清掃的方法,減少使用融雪劑。
二是慎用融雪劑。
應最大限度減少融雪劑的使用量,嚴格使用范圍,及時回收沒有化完的融雪劑,把污染降到最低;少用或不用融雪劑,減少對植物、橋梁的傷害,為保證橋梁的實際使用壽命能夠提高到設計使用年限,應著手編制橋梁防腐設計規范,并開展熱力除雪研究應用。
三是要定位使用融雪劑和做好含有融雪劑的水管理。
如遇災害性降雪等特殊情況必須使用融雪劑時,要盡量先用鏟雪車掃除地面上的大部分積雪,然后撒少量融雪劑防止道路凍結,施撒的融雪劑應距車行道外側道牙1.5米以上,或在適當的路段兩側設置圍擋,防止融雪劑施撒時濺入綠地,做到及時清除、指定地點傾倒、重點區域禁止使用,盡量利用地表熱、太陽輻射熱和汽車在駕駛中自身釋放的熱量來幫助道路融雪,最后由人工疏導將雪水導入邊溝或下水道。
四是提倡使用“天然融雪劑”。
國內有不少高速公路用撒瓜子片防滑替代融雪劑,待冰雪融化后還可以清掃回收,既降低了成本,也解決了清除道路冰雪問題;歐美國家目前的環保做法是,機械鏟雪后,在道路上撒炭渣、粗砂、樹枝渣類防滑性“天然融雪劑”,利用這些渣類物質的深色吸收太陽熱量,以幫助增加地面溫度來融雪。使用后的炭渣和樹枝渣最后還可以放入道路邊的綠地中,值得我們借鑒。